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为培养地方一流人才而奋斗

发布时间:2019-07-2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杨传达
一、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位优秀的九三社员。
一年来,本人通过学习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对国内外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和发展动向有了新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树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认识,切实提高了水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新了能力,为自己未来投身到九三的工作中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二、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赢得桃李芬芳满园春。
1992年7月,我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师范教育工作。作为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教育事业的凝重。在自己的双肩上承担着教育事业的责任,在内心里洋溢着对教书育人的热情;在平实的日常教学中烘托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度。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近20年,培养出的学生遍布在江苏各个市县,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有95届的学生张丽丽现已担任宿城区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96届的优秀毕业生陈玲同志现任市实验小学体育艺术处主任、是教育系统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98届的优秀毕业学生现担任常州市钟楼区组织部干部科长;更多的优秀学生奉献在祖国的农村教育战线上,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为教师的崇高职业立德,辛勤耕耘着教育乐土。
在近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本人以追求卓越的教学精神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业务、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了上好每堂课,事先往往要花费好几倍的时间来了解学生的基础、查阅教学的相关资料,制作出优美精良的课件。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的教育课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的师范教育培训模式,我带领教研室的同志们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案例教学法——走进师范生课堂的鲜活世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并成功申报为宿迁学院的重点教改研究课题,同时积极准备材料,力争申报为江苏省教育改革课题。多年来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富于幽默感的授课风格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带给学生们深深地思考;2010年5月,本人组织扬州大学教科院两位教授、宿迁学院多名副教授共同开发了《课程与教学论》校级精品课程,力求通过校园局域网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使得多年沉浸在“静态文本”中的教育课程走向动态的、多样化的互联网世界。多年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校领导、同行们的充分认可和称赞,本人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并在2006至2007年度被评为宿迁学院“优秀教师”。
四、通过科研立身,精心打造高校教师的第二条生命线。
原中国北京大学校长,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从说:“大学,非校舍之大也;乃学问之大也。”这是为高校教师个人成长指明了的方向,同时也验证了教育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成长的第二条生命线。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也促使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在教学之余,本人加强了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力度,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教育名著、名篇,期刊杂志,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多篇教育科研论文。几年来共有10多篇省级以上论文发表在各种刊物。主持了校级科研课题两项,参与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1项,主编出版专业学术著作1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先后赴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党校分别进行了学术访问、专业思想的进修学习。
五、组建学习型团队,提高学院支社的社会服务水平。
我自2004年加入九三学社以来,不仅自己积极参加九三学社举办的各种活动,同时还配合宿迁学院党委办以及九三支社的领导们,力图打造出一只学习型团队。如2008年在宿迁学院举办了乒乓球邀请赛,丰富了广大九三社员的业余生活;在九三学社组织的纪念国际和平周活动中,号召学院支社的教师代表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在宿豫区几个乡镇中学举办了10余场“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乡镇中小学”的学术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人还积极撰写提案,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的传统,多次政协提案在大会上交流。在宿迁学院支社的组织发展、机构建设等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因宿迁学院支社的各项工作表现突出,学院九三支社在2009年度被评为九三宿迁市委的“先进支社”。
本人在九三市委关心爱护下,在宿迁学院领导、老师们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绩面前还应看到自己的不足。我只能说我是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自己应该做的,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准确地说,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还要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向老一辈九三人学习,向教育战线上的老同志们学习,学习他们为教育奉献的执着精神,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做真正的九三人。
 
             (本文作者是宿迁学院支社组织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