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张卫明: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19-07-2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九三楷模”张卫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南京市人大代表。】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毛遂自荐的张代表成了市民代言人,20年如一日,尽心尽责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术业专攻风生水起,科技开发成果丰硕。他用睿智的创新实践引领农林特产科技与产业发展,以洋溢于生命中的执着践行责任。

当代毛遂拉起横幅:“请选我!”

【情景回放】1992年岁末的一天中午,南京林业学校食堂门外的一道横幅格外醒目:“请选我!”一时间引来不少围观的师生。

这是南京市玄武区人大代表选举投票点,时任野生植物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的张卫明,正在充当毛遂的角色,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要争当区人大代表、为百姓服务的政治抱负和施政主张。

张卫明1957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当过下乡知青,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1984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母亲是九三学社社员、当过人大代表,父亲为民革党员、当过政协委员,他从小在就在这样一个统一战线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着前辈对民主科学精神的向往和追求。1990年,家里完成“政治交接”,张卫明加入九三学社,其弟弟加入民革,父母的政治抱负都有了传承人。从那时起,一腔热血,一份责任,推进民主政治发展成为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选区所辖的10个单位,张卫明一个点一个点地现场宣传。维护公众权益的热情感动了选民,结果他高票当选南京市玄武区人大代表。

此后,他在潜心科研的同时,开始更多地接触有关人大代表修养、人民的权利等方面知识,思考如何更多地为选民服务。忙碌着走市场、进学校、下车间去搞调查、听意见,把百姓的呼声装进自己的心里,悉心掂量着它的份量,白天没时间,就晚上整理意见稿。在当年人代会上,他一连提了9条批评建议,关于“加强对本地区外来人口的管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建议,很快被南京市公安局采纳,并聘任他为“市警风监察员”。蒋王庙钟山山庄一带退休老人因修建宁栖路而无晨练场所,接到反映后,他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了锻炼场地。老人们逢人就说,张代表为我们着想,我们信任张代表。从此,张代表在周围群众中扎了根,群众遇有困难和想法,总少不了去找他,每次换届选举代表,老百姓首先想到的也是他。40出头的张卫明连续三届当选区人大代表。

为了能在更高层次上参政议政,张代表在2002年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再次毛遂自荐,成为南京市第13届人大代表候选人,结果如愿以偿,一举当选。江苏电视台以《大地涌春潮》为题,专题报道了这件新鲜事,当代毛遂顺利当选市人大代表,成为换届选举中一段佳话。由于张卫明的专业背景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他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不曾想,他这个农委委员一干就是三届,成为南京市唯一三朝元老的农委委员。

60万失地农民牵着他的心

南京市在2003年有30万失地农民,到2013年达到60多万。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南京市政府10年来先后出台了3个红头文件。殊不知,这3个文件的背后都凝结着张卫明的心血。

2007年12月的一天,张卫明接待了一位来自浦口区桥北村的70多岁老汉。老人辗转乘车20多公里来到城里,给张代表送上自己饲养的土鸡和鸡蛋,老人热泪盈眶,连声感谢。“不要谢我,是政府关心你们。”张卫明收下礼品和农民兄弟的情谊,同时回赠600元钱,对老人说:“你的心意我收下,我的心意你也要收下”。原来,这位失地老人是第一次领到南京市政府发放的失地老农生活困难补助费,特地前来感谢张代表。这来之不易的专项补助,饱含了张代表4年不懈努力。

早在2003年,张卫明在社会调查中就发现 ,1983年以来历年被征地老年农民征地时所发的为数不多补偿金早已用完,他们的生活现状令人堪忧。为解决失地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问题,张卫明在2004年南京市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建立农转非、失地老年农民生活保障基金”的建议,但未被采纳。他并不气馁,于2005年提出“妥善解决失地老年群体的生活困难”的建议, 于2006年提出“制定南京市失地老年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的建议,历经3年努力,终于促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南京市政府出台《南京市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困难补助办法》,根据历年被征地农民领取补偿金情况,发放“老年生活困难补助费”。2007年在实施这一补助办法时,由于时间跨度大、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办理工作进展缓慢。张卫明又提出“尽快实施《南京市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困难补助办法》的建议”,并在失地农民中做了大量解释工作,积极参与、协调各相关部门办理工作。到2007年底,南京市失地老年农民终于领到补助金,这才有了上述感人场景。其后6年,张卫明每年都围绕《南京市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困难补助办法》的实施、调整和完善这一主题提出建议,在坚持不懈努力下,南京市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困难补助费逐年得到提高。。

就这样,张卫明10年如一日,情系失地农民,连续提出12项有关失地农民生活和医疗保障的议案建议,不断推进南京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百姓的事一直挂在他心上

市民们似乎早已淡忘了他的院长职务和教授“头衔”,都亲切地称他张代表。

张代表的问政风格很有个性,“我不提建议便罢,提就一定要有结果”。南京市玄武大道旁的紫金山活禽批发交易市场,污水横流,臭味难当,不断有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撰写提案和建议要求搬迁,但就是不见成效。张卫明提出“建议玄武大道边紫金山活禽批发交易市场搬迁”的建议,但就是不能落实。张卫明于6月28日再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09号建议落实情况的反映”,要求他的这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督办,市长或分管副市长亲自抓,限期办理。在他的较真儿之下,相互推诿、一拖数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市民们给商务局送去锦旗,张卫明这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卫明经常深入选民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一本厚厚的接待选民记录本,工工整整地记载着100多位选民向他反映的情况;每一段记录都有记号,分别标注着“已反映”、“已回复”、“需核实”等字样。在2003年3月和2004年4月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先后发给张卫明的两份“建议接受通知”上,清晰地记录着两年来他提交的15项建议目录。堆起来足有半米厚的一摞建议答复函,分别来自23家部门,它们仿佛在默默地述说着张卫明为履行代表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每次参加市人大会期间,他积极参与讨论、审议、询问和表决等代表权的行使,提出议案和建议。在南京市十三届、十四届人代会期间共提出批评和建议82件。他特别注重议案与建议的质量,每次会议上都提出1~2件重点建议或议案,收效十分明显。

市人代会闭会期间,张卫明也很活跃。他多次参加专项视察、行风评议和地方法规定,先后走访市法院、市检察院、公安局、劳动保障局、卫生局、环保局、农林局和科技局等单位。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批评与建议,并对人代会期间提出的建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主动与承办单位联系,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促成一批建议落实。

2003年的一天,他在现代快报“市民热线”栏目与市民交流,短短1个小时就接到5次反映南京市医保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急市民之所急,他随后走访定点药房、医院,了解相关情况,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健全和完善医保制度”的建议,被列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重点督办件,与有关单位研讨建议办理实施方案,督促政府有关部门积极落实,有力推动了全市医保工作的开展,使参保职工大幅度增加,职工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的报销限额也由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这一建议被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彰为“优秀建议”。

2005年一个偶然机会,张卫明了解到有一群癌症患者在政府支持下,组建了一个为癌友服务的组织。他想为这个群体做点实事,他拟就了一份《关于关注和支持南京市抗癌康复事业的建议》,并在建议案上加注了“急件!!!”,希望市人大领导督办,尽快办,并于第二天呈交有关部门,继而又持证约见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负责人。结果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出席了南京市癌友协会召开的10周年庆典,承诺“对癌症患者康复期间的医疗复检及相关活动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列入医疗范畴,同时适当延长现有规定的医疗救助补助期”。 2006年,在他的提议下市政府决定每年给予几万元经费支持。2007年他提出《关于南京癌友康复协会希爱大药房准入医保定点药房》的建议,经2年协调,终于成为现实。2008年起,他连续4年提出支持南京癌友康复协会工作的建议,落实了协会的办公场所,增加了协会办公经费,并亲自去南京癌友康复协会群体抗癌培训现场作辅导报告,受到癌症患者好评,被南京癌友康复协会聘为顾问。

“张财神”助农增收

革命老区河北涉县“特种经济作物利用研究示范县”的建设是张卫明为农服务的成功典型。依靠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他筹集资金就地建厂,综合利用丰富资源,很快生产出高品质工业原料和医药原料,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涉县供销合作社通过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合作,在全县培植建立156个千亩片胡里豆开发基地,在集中产区建起胡里豆专业合作社。以关防胡里豆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利用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的技术,开发胡里豆深加工产品,建立了‘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科研单位’的四位一体模式,从上至下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条,年收购加工总量达到4000余吨,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万元。祖祖辈辈“守着金饭碗饿肚子”的当地农民,亲切地称胡里豆为“金豆豆”;张卫明则被称为帮助农民“招财进宝”、脱贫致富的“财神”。

近5年来,张卫明数十次赴江苏常州,与农技人员、企业家就水蜜桃、葡萄保鲜及鲜葡萄深加工技术、生态高值农业、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进行专题研讨和指导。自2010年建立“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以来:与洛阳镇农机农技站共同研发一套国内领先的水蜜桃保鲜设备;与江苏春晖乳业有限公司就牛粪种菇类食用菌和改善中老年人身体亚健康的功能性乳品进行合作;与金坛市昌玉红香芋专业合作社就红香芋科学种植、科学储存、产品深加工等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利用母芋废弃物开发出“香芋脆片”和“母芋粉”两个产品,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直接为农户亩均增收1500元。与此同时,他也尝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甜头。

从“优秀提案”到国家科技进步奖,这是张卫明提出过一项提案后演绎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个人学术共赢的精彩故事。

2003年,张卫明提出的“关于促进江苏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建议”被作为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在江苏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的提案并获得优秀提案一等奖。

让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在南京的芦蒿产业中发挥作用,便是源于一次“策划”的机遇。素有“芦蒿之乡”美誉的南京多年来一直把发展芦蒿作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张卫明在一次会议中听到当地政府要发展10万亩芦蒿,这个数字触动了他敏感神经,随即着手主持研发芦蒿保鲜技术,成果出来不久,南京果然出现芦蒿积压事件。张卫明带着满满的自信在芦蒿积压的新闻播报的第二天下午便召开专家会,共同探讨为南京芦蒿寻出路。他们的保鲜技术很快得到认可并从此在南京的芦蒿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市蔬菜行业协会换届,张卫明当选会长。从此,他又多了一个服务“三农”的支点。他的足迹遍及南京市郊县蔬菜种植基地、加工企业和农贸市场,他的关注领域涉及蔬菜产前、产中和产后,他的技术研究着重于蔬菜有机种植、贮藏、加工和食品安全。通过论坛、讲座和田头指导为农民提供先进品种、种植技术;通过技术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加工瓶颈;通过基地培训和市场检查确保蔬菜食用安全。作为南京市蔬菜行业领头人,他受到会员爱戴,迄今已连任三届。在他的领导下,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和蔬菜食品安全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大中型城市前列。

在蔬菜产业化事业里,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帮助江苏开元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即食型风味脱水蔬菜生产线”和“万吨级番茄酱生产线”,年产值超过1亿元;帮助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真空冷冻干燥脱水蔬菜生产线”和“低温热风干燥脱水蔬菜生产线”,年创汇2000万美元;帮助江苏鸿丰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食用菌和调理蔬菜,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帮助江苏镇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建立“智能化食用菌工厂”,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在安徽、山东、上海、浙江,他的技术在一家又一家企业、一个又一个蔬菜基地得到推广应用。他有2项蔬菜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蔬菜加工技术成果获得全国行业协会、学会科技进步奖。

2012年,由张卫明作为第二完成人的“果蔬食品的高品质干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在10多家大型企业应用,建立72条新型高品质果蔬食品干燥生产线,近3年成果应用企业新增销售36.77亿元,新增利润6.22亿元,创汇3.25亿美元。

新疆罗布麻资源保护与荒漠变绿洲生态工程是张卫明为新疆经济建设服务的杰作。为了保护和抢救罗布麻这一珍贵植物资源,张卫明同相关企业一起,组织资源考察团先后对13个省区开展专项调查,在保护区设立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工作站,派员常年进行罗布麻资源保护、育苗试验、荒漠栽培试验。在此基础上,以罗布麻为建群种植物,在新疆阿勒泰开展8万亩“荒漠变绿洲生态工程”,在艾比湖建10万亩罗布麻拯救保护区。项目在罗布麻资源保护、荒漠生态修复和罗布麻可持续利用方面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阿勒泰戈宝麻生态工程介绍后,称赞;“你们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鉴于张卫明团队在新疆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对促进新疆农林特产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被国务院授予“促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科技研发硕果累累

张卫明是一名术业有专攻的科技专家。繁重的社会事务并没有影响他的本职工作,相反却互为促进,这期间也是他新的学术思想形成时期和科研成果高产期。

2011年,由张卫明主持完成的“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标志着近十几年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的科技成果水平首次站在了国家队前端。

积累来的灵感。从野生皂荚中提取植物多糖,是“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项处于我国“植物多糖工业化”领域领先水平的成果缘自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多年前,张卫明和同事受河北涉县邀请,帮助当地开发植物资源。调研中他们发现,一种漫山遍野生长的野生植物被当作柴火烧。张卫明和他的团队开始对这种野生皂荚进行研究,后来获奖的植物多糖就是利用野皂荚这种物质提取的。而且当这种物质被提取之后,野生皂荚反而成为一种高蛋白的优质饲料。这样的灵气不是老天爷的眷顾,而是长达10年反复积累经验与教训的集中爆发。

不仅如此,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还促进了我国多糖资源的开发及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我国高分子多糖行业整体技术进步。技术成果及产品广泛应用于医学、造纸、日化、印染、油田开发等多领域,应用于全国64家大中型企业,直接新增利税6.16亿元,带动相关行业综合效益70亿元。

张卫明围绕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言献策,率先提出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体系的战略思路,系统形成了从农林特产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加工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开发的农林特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1998年,他提出的“高效农业特种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项目,被列入科技部“2116”工程;1999年,提出的“我国农业应重视产后研究及特种经济植物技术体系”新理论,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同行专家的重视与认可;2000年,他牵头组织,来自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共同提出的“特产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化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农业“十五”攻关计划指南;2006年提出的“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与开发”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1年提出的“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研究与示范”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2年提出“特产资源高值利用”被科技部列为农业领域支撑计划重大专题,放到与“粮食安全”重大专题并列的地位。作为国家“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重点项目主持人,张卫明在专用优良品种选育技术、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和高产栽培、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品质检测与控制技术体系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为我国农林特产资源行业领域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形成的农林特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全国24个省市,促进了各地植物资源保护和区域农林特产资源的发展。形成的行业共性技术成果应用于20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300多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及100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

当选南京市人大代表10年间,也是张卫明新的学术思想形成时期和科研成果高产期。这期间,他有3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12项科研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有22项科技成果获得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62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33项授权发明专利。2003年,他被国家科技部授予“星火计划先进个人”;2005年,他被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授予“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他领导的团队被国务院授予“促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5 年、2010年他在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65周年表彰活动中两次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优秀社员”称号;2010年,他被中宣部、全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先进个人”。2013年,他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30名首席科学家)人才,成为众多科技工作者中的翘楚。

三个60%  独特的时间观

面对如此繁杂的工作,张卫明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的?

他这样回答:“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每周5天,每天8小时,一周只有40小时。而我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左右,一周超过80小时。所以可以有180%的工作时间。我用60%的时间搞科研,60%的时间搞技术开发和科研管理,其余从事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工作。工作就是我的生命,也是我的特殊娱乐和休息方式。”张卫明把每个休息日都变成了工作日。

张卫明当代表数十年,在了解社会、熟悉民情的同时,也锻炼了参政议政能力。“既要让领导听得开心,还要听得出汗。”“既要为百姓服务,也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合理诉求,什么是不合理要求。”张卫明提议案建议、经过深入调研,掌握充足证据,把握分寸、有理有利有节。

他数十年如一日,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履行着一名代表的神圣职责。他替百姓说话,为百姓分忧,把一颗心掏给群众。

“只要想起选民们那充满希冀和信赖的眼神,就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戴红/文)